
IGCSE经济是商科、经济、金融等专业的基石课程,IG经济看似不难,但是A*率很低,基本上都在10%左右。
许多学生面临的问题是:
“明明背熟了概念,选择题还是举棋不定” “答题总是答非所问,辛苦写满了却得分寥寥”IG经济拿不到高分,根源往往在于没有建立起经济学考试核心的“思维框架”。
IG经济六大模块IGCSE Economics(0455)是剑桥国际考试局为全球14-16岁学生设计的初中阶段经济学入门课程。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经济思维、理解现实世界运行逻辑的重要工具。学生将学习:
展开剩余93%经济术语、理论与模型
如何分析经济数据与现实问题
如何评估政策与市场行为
如何用图表、数据、逻辑表达经济观点
经济学培养的是一种基于逻辑、数据和模型的批判性思维方式,这种能力在任何领域都至关重要。学完IG经济,不仅能为A-Level、IB等高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经济思维,理解新闻中的经济事件背后的供求逻辑和政策意图,在未来职业中分析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CAIE经济学Economics(0455) 2026考纲延续以往结构,分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部分,共六大主题单元,前三单元主要是微观经济的知识点。
六大主题单元
基本经济问题
资源分配
微观经济决策者
政府与宏观经济
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IG经济考试分为两张试卷:
Paper 1:选择题(45分钟,30分,占总分30%)- 考察知识广度与快速分析能力。
Paper 2:结构化问答题(2小时15分钟,90分,占总分70%)- 考察知识深度、计算、图表应用与逻辑论证能力,是高分关键。
本文将详细拆解2026年IGCSE经济考纲的前三大核心单元(重点是微观经济部分),带您看清:
经济学究竟学什么?
哪些是必须攻克的重点与难点?
如何避开学习误区,掌握高效方法?
注:2027-2029的经济学内容和考试形式进行了四大调整,并将于 2027年首考。
IG经济前三大单元知识点梳理单元1:基本经济问题
Unit 1 The basic economic problem
本单元介绍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概念,包括经济基本问题、生产要素、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第一单元是整个IG经济课程的基础,概念看似简单,但理解不透,会影响后续所有内容。
核心知识点梳理:
1.1 经济问题的本质
资源稀缺性与无限需求: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这个矛盾是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能用消费者、工人、生产者、政府的不同角度举例说明这个矛盾。
经济物品与自由物品:经济物品与自由物品之间的区别。
1.2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定义及其报酬: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的定义及示例。各生产要素性质的示例。
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影响各类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因素。
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各类生产要素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1.3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定义和理解:不同情境下机会成本的定义和示例。
机会成本对决策的影响:消费者、工人、生产者和政府在分配资源时所做的决策。
为任何决策计算并解释机会成本,是Paper 2论述题的常见考点。
1.4 生产可能性曲线(PPC)图
PPC图表的定义、绘制和解读。
PPC曲线下的点、曲线上的点和曲线外的点:生产点位置的意义。
沿PPC曲线的移动:沿PPC曲线的移动与机会成本。
PPC曲线的移动:PPC曲线变动的原因和后果。
📌重难点:
机会成本的真实理解:机会成本不是“所有放弃的东西”,而是最优的那一个。很多学生误以为是被放弃的所有选项之和。
PPC的移动 vs. 沿曲线移动:这是必考区分点!PC的移动与沿曲线的移动要分清原因(资源数量/质量变化 vs 资源重新配置)。
📌高频考点:
单元1虽然是基础,但不能忽视,尤其是PPC和机会成本,常见的考点有:
解释一个现实情境中的“经济问题”。
给定场景,计算并解释机会成本。
PPC图形的绘制与解释(点在内、上、外的含义;移动与平移的原因),说明经济增长、效率低下或资源重新分配。
第2单元:资源分配
Unit 2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本单元引入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价格系统,主要介绍通过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来考虑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这个单元是IG微观经济的核心单元,内容最多,图表最密,分值最高。需求和供给的市场力量、市场均衡与失衡以及弹性构成了本部分的重点内容。
核心知识点梳理:
2.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以及各领域涉及的决策者。
2.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运作方式,包括买方、卖方、稀缺资源的配置、市场均衡与市场失衡。
资源配置的关键决策:明确经济问题引发了关于资源配置确定的三个关键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价格机制导论:阐述价格机制如何为这些关键配置问题提供答案。
2.3 & 2.4 需求与供给
需求与供给的定义、价格
需求定律:价格↑,需求量↓(反之亦然)。 供给定律:价格↑,供给量↑(反之亦然)。 关键区分: 「沿曲线的移动」: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引起。 「曲线的平移」:由“非价格因素”引起(如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偏好、预期等影响需求;技术、成本、税收等影响供给)。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
个体需求与市场需求,个体供给与市场供给
需求与供给的条件:需求/供给图表绘制与解读、需求/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及相关术语。
2.5 市场均衡与失衡
市场均衡:需求和供给表及曲线的定义、绘制与解读,确定市场均衡价格和销售量。
市场失衡:需求和供给表及曲线的定义、绘制与解读,识别市场失衡价格、短缺(需求超过供给)和过剩(供给超过需求)。
均衡点: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失衡状态: 短缺(供不应求):价格低于均衡价,商品被抢购。 过剩(供过于求):价格高于均衡价,商品积压。2.6 价格变动
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后果
市场条件的变化作为价格变动的原因。使用需求和供给图表说明这些市场条件的变化及其对均衡价格和销售量的后果。
2.7 &2.8 需求与供给的价格弹性(PED与PES)
PED与PES的计算与定义解释,决定性因素、意义,PED与产品总支出/收入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使用公式计算PES并解读结果的意义。
绘制和解读需求和供给曲线图表以展示不同的PES和PED。
影响需求和供给弹性的关键因素。
对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决策制定的影响。
PED与产品总支出/收入之间的关系,既通过图表也通过计算说明。
2.9 市场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体系的定义、优缺点,包括其在不同国家运作方式的例子。
2.10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定义、原因及后果
市场失灵:市场自身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原因:公共物品(如国防)、外部性(如污染)、垄断、信息不对称等。 与市场失灵相关的术语:公共利益、 有益产品、 有害产品(劣质品)、社会利益、外部利益、私人利益、社会成本、外部成本、私人成本。 市场失灵的原因:关于公共利益、 有益产品、 有害产品、外部成本和外部利益、垄断权力滥用以及要素不可流动性。仅针对这些领域的市场失灵示例。 市场失灵的定义、原因及后果:资源错配的影响,特别是针对有害产品和具有外部成本的商品的过度消费,以及有益产品和具有外部利益的商品的消费不足。无需绘制与市场失灵相关的需求和供给图。2.11 混合经济体系
混合经济体系的定义;
政府干预以解决市场失灵:
绘制并解释适当的图表,展示三种政府微观经济政策措施的影响:
产品、劳动和外汇市场的最高限价(如租金管制,可能导致短缺)和最低限价(如最低工资,可能导致失业/过剩); 间接税收(对烟酒征税,减少消费); 补贴(对教育补贴,鼓励消费)。 其他政府微观经济政策措施的影响:规制;私有化与国有化;以及商品的直接提供。 政府干预在克服市场经济体系缺点方面的有效性。📌重难点:
供需图的精确绘制与解释:要能清晰说明是“移动”还是“平移”,并标注所有变化。
价格弹性是很多学生的“噩梦”,PED的计算及对企业定价策略、政府税收政策的影响是重点,务必掌握公式、计算与商业应用。
市场失灵部分概念多(公共物品、 Merit/Demerit Goods、外部性),容易混淆,需结合实例理解记忆。
📌高频考点:
单元2(资源分配)是前三单元中的重点,也是考试中最常出大题的部分,要多刷历年真题中的图像题和计算题。
绘制供需图分析现实事件,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与结果。
计算PED/PES,并解释其对企业收入/政府政策的意义。
分析某种市场失灵的类型,并评估不同政府干预措施(如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的有效性。
第3单元:微观经济决策者
Unit 3 Microeconomic decision makers
本单元聚焦经济中的个体行为主体:家庭、工人、企业、银行、工会等,带你认识市场经济中的各个角色,内容杂,但非常贴近生活,需要系统整理与记忆。
核心知识点梳理
3.1 货币与银行
货币:货币的形式、职能和特征
银行:银行的功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对政府、生产者及消费者的作用与重要性。
3.2 家庭
家庭消费、储蓄、借贷的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利率和信心——不同家庭之间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3.3 工人
个人职业选择的因素:工资和非工资因素。
工资决定:需求和供应、相对议价能力和政府政策(包括最低工资)的影响。
收入差异的原因:供需变化、相对议价优势、歧视和政府政策,如何影响工人之间的收入差异,绘制并解释说明劳动力市场中需求与供给变化影响的图表
劳动分工/专业化:对工人、企业和经济的利弊。
3.4 工会
工会的定义、职能与影响:包括就工资、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进行集体谈判;保护就业;以及影响政府政策。
影响工会力量的因素和优缺点:从工人、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分析。
3.5 企业
企业的分类:按 primary/secondary/tertiary(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私营/公共部门以及企业相对规模进行分类。无需详细掌握企业不同组织结构的知识。
小型企业:小型企业的优缺点、面临的挑战及其存在的原因。
企业增长的原因与形式:内部增长(例如市场份额扩大);外部增长(例如兼并)。
兼并:不同类型兼并(横向、垂直、 企业集团)的例子、优缺点。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内部和外部经济以及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如何随着生产规模的变化影响企业或行业。
3.6 企业与生产
生产要素的需求:影响因素,包括产品需求、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其可获得性及其生产率。
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生产:采用不同生产形式的原因及其优缺点。
生产与生产率:区别及其影响因素。
3.7企业的成本、收入与目标
生产成本的定义、计算: TC、ATC、FC、V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总成本(TC) = FC + VC 平均总成本(ATC) = TC / 产量 固定成本(FC):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租金)。 可变成本(VC):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绘制并解释说明产量变化如何影响生产成本的图表。边际成本不作要求。
收入的定义、计算:计算总收入(TR)和平均收入(AR),销售对收入的影响。边际成本不作要求。
总收益(TR) = 价格 × 销量 平均收益(AR) = TR / 销量(通常等于价格)企业目标:生存、社会福利、利润最大化和增长。
3.8 市场结构(竞争与垄断)
竞争性市场:大量企业对价格、质量、选择和利润的影响。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理论及图表不作要求。
垄断市场:垄断的特征、优缺点。图表不作要求。
📌 难点提示:
企业成本与收入计算,需熟练掌握公式与图表,此处公式多,需要反复练习,确保在压力下也能算对。
劳动力市场图:结合供需模型分析最低工资、工会力量对就业的影响。
区分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及其对各方的影响,市场结构部分虽不要求画图,但要理解垄断的成因与社会影响。
📌高频考点:
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图的分析
企业成本与收入的计算(TC, FC, VC, ATC, TR, AR)
经济规模与规模不经济的区别
用图形分析最低工资法可能导致的失业问题。
比较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特征与利弊。
赛思IG经济辅导:带你高效冲刺A*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到,IG经济知识点是非常庞杂的。而且,IG经济不是一门靠背诵就能拿高分的学科,它要求学生从“记忆”转向“理解概念、分析图表、评估政策”。这种抽象思维和逻辑链条的构建,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仅靠课堂听讲难以内化。
如果你在IG经济学学习中遇到以下问题:
概念抽象,难以联系实际
图表看不懂,不会分析
答题没思路,写不出高分结构
时间紧张,想系统冲刺
赛思IG经济为你扫清一切障碍:
发布于:上海市嘉创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