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宝爸宝妈有个疑惑配资炒股配资优秀
自家娃小时候萌翻全场
是个眼睛大、鼻子挺的小可爱
不知道为啥?
长着长着小脸就变了
牙齿外突、嘴唇翘翘
脸变长了些、笑起来还露牙龈?
这些看似突如其来的“颜值滑坡”
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被忽视的“罪魁祸首”
——长期口呼吸。
本期科普嘉宾
方锐
博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导,咽喉科副主任,睡眠中心、嗓音中心副主任,国家耳鼻咽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咽喉专业秘书。
展开剩余90%薛超
博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什么是口呼吸?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三种呼吸模式:鼻呼吸、混合呼吸(口鼻呼吸)和口呼吸。
正常的呼吸模式是鼻呼吸。鼻腔不是一个简单的空气通道,它内部有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加温和湿润,就像一个天然的“空气净化加湿器”。在鼻呼吸时,我们的嘴唇自然闭合,舌体贴在上颚,这种平衡能促进面部骨骼和牙弓的正常发育。
口呼吸是一种异常的呼吸状态,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空气不经鼻腔,而是主要通过口腔进入肺部的呼吸模式。
敲黑板!张着嘴巴并不等于口呼吸。有的孩子只是习惯性张嘴,气流还是主要从鼻腔通过进入肺部(这本身也可能影响面容),而真正的口呼吸是指呼吸气流有相当大比例,甚至全部通过口腔进出。
什么原因会导致口呼吸?
口呼吸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阻塞性口呼吸是最常见的原因。当孩子因上气道阻塞(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导致鼻呼吸不畅时,身体为了获得足够的氧气,被迫“另辟蹊径”,改用嘴巴呼吸。
习惯性口呼吸。有些孩子本来是因为鼻子堵住才用嘴巴呼吸的,后来鼻炎好了、腺样体切除了,鼻子通了,但张嘴呼吸的习惯没改。长期下来口腔周围肌肉形成了 “肌肉记忆”,就算不用嘴呼吸也下意识地张开嘴。
口呼吸有什么危害?
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长期口呼吸的危害是全方位且深远的,可不仅仅是影响颜值!
(一)“腺样体面容”
这是长期口呼吸最广为人知的危害。长期的气流从口腔通过,冲击硬腭,破坏了口周肌肉、颊肌和舌体的力量平衡,会导致一系列颌面骨骼发育异常,形成典型的“腺样体面容”:
面中部发育不足、凹陷,脸型变长;
上唇短厚、上翘、外翻,唇闭合不全,习惯性张嘴;
鼻翼萎缩,鼻根下陷,形成“蒜头鼻”或“朝天鼻”;
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牙齿排列拥挤、上前牙前突(龅牙);
下颌后缩,形成“小下巴”,或部分患者因舌体前伸代偿而形成“地包天”。
面中部发育不足、凹陷,脸型变长;
上唇短厚、上翘、外翻,唇闭合不全,习惯性张嘴;
鼻翼萎缩,鼻根下陷,形成“蒜头鼻”或“朝天鼻”;
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牙齿排列拥挤、上前牙前突(龅牙);
下颌后缩,形成“小下巴”,或部分患者因舌体前伸代偿而形成“地包天”。
(二)口腔健康问题
长期张口导致口腔干燥,唾液分泌减少。唾液具有清洁、杀菌和中和酸性物质的作用,其减少会大大增加蛀牙(龋齿)和牙龈炎的风险,同时容易伴有口臭。
(三)对神经认知与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口呼吸尤其是伴随睡眠打鼾和呼吸暂停(OSA)时,会导致夜间慢性缺氧和睡眠结构紊乱。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会直接影响孩子白天的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多动;情绪不稳定、易怒、精神萎靡。
(四)生长发育与全身健康
夜间缺氧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可能导致孩子身材矮小、体重不增。同时,未经鼻腔过滤的冷、干、脏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易引发反复的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
如何在家自测是否有口呼吸或
出现“腺状体面容”?
判断口呼吸的方法
镜面测试法:在孩子熟睡后,将一面低于室温的镜子或金属勺子先后置于其鼻孔下方和嘴唇下方,观察镜面上雾气情况。如果嘴唇下方的雾气明显大于或等于鼻孔下方,则提示可能是口呼吸。
纸片/棉絮法:取一细长小纸片或一段棉花絮,在孩子熟睡时分别贴近其口唇外和鼻孔外,观察纸片颤动或棉絮飘动的情况。如果嘴唇那边的纸片抖得更厉害,就提示可能是口呼吸。
观察是否出现口呼吸面容的方法
侧面观察:鼻尖、嘴唇、下巴不在一条直线上,下巴明显后缩,形成“凸面型”。
正面观察:脸型狭长,面部表情呆板,嘴唇无法自然闭合。
细节观察:上唇上翘外翻,开唇露齿,牙齿排列不齐、前突。
如何应对口呼吸问题?
如果存在口呼吸可不能自己盲目处理。要遵循 “耳鼻喉科先行,口腔科跟进,家庭训练辅助”的原则,一步一步来!
先看耳鼻喉科,打通 "呼吸通道"
医生会通过查体、鼻咽镜、影像学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上气道阻塞性疾病。
如果存在鼻炎、鼻窦炎等炎症问题→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如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等)→减轻黏膜水肿,恢复鼻腔通畅
如果存在中重度的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等结构性问题(严重阻塞了气道)→建议进行手术切除等
如果存在鼻炎、鼻窦炎等炎症问题→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如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等)→减轻黏膜水肿,恢复鼻腔通畅
如果存在中重度的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等结构性问题(严重阻塞了气道)→建议进行手术切除等
找口腔科,纠正颜值和习惯
在确保气道通畅之后,就需要口腔科(特别是儿童口腔科或正畸科)医生介入了。他们的目标是纠正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颌面部畸形和不良肌肉习惯。
对于尚未引起明显牙齿、面容畸形的习惯性口呼吸,医生可能会使用前庭盾等简单的装置,帮助孩子养成闭口鼻呼吸的习惯。如果口呼吸已经导致了牙齿排列不齐、下颌后缩等问题,就需要进行早期矫治。
家庭训练,巩固效果
在医生的指导下,一些简单的家庭训练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孩子巩固疗效,改善习惯。
呼吸意识训练:训练步骤包括闭唇,用鼻子缓慢深吸气,再深呼气,每天多次练习,重建鼻呼吸记忆。
抿唇训练:用力将上下唇内抿,包住唇红,或含住一张小纸片,每天累计训练一定时间。
吹纸训练:抿紧嘴唇,用力发“泼”的音,用气流吹动面前的纸巾。
舌位训练:找到正确舌位——舌尖轻抵上切牙后5毫米处的“N”点,保持小张口,唇肌放松。
弹舌训练:用舌腹吸住上颚,然后迅速弹开,发出“哒哒”声。
请注意!所有训练的前提是鼻腔气道通畅。如果孩子因鼻塞无法用鼻子呼吸,强行进行闭口训练是危险且无效的!
常见问答
Q
我家宝宝已经7岁了,出现了下巴后缩,现在预是不是有点晚?
不晚。建议先至耳鼻喉科就诊,排除/干预由于耳鼻喉科疾病引起的阻塞性口呼吸后,再前往口腔科就诊,通过正畸评估、肌功能训练、矫治器引导等方式,仍可有效改善下颌后缩。
Q
小时候有"腺样体面容",经过干预后,面容能恢复吗?
部分可逆。儿童颌骨可塑性较强,在解除阻塞、纠正呼吸习惯、并进行正畸干预后,面容将可能明显改善。但若已形成严重骨性畸形,可能需进行正颌手术。需要做的就是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正。尽早消除病因,让孩子回到正常的生长轨道上。
Q
成年人还有干预的必要吗?面容能恢复吗?
有必要,但目标不同。成年人骨骼已定型,面容改善有限,但通过正畸、手术等方式仍可改善咬合、气道通畅度和部分面型。更重要的是,纠正口呼吸可改善睡眠质量、口腔健康和全身状态。
Q
有口呼吸,必须做手术切除腺样体或扁桃体吗?
不一定。核心原则是先由耳鼻喉科医生明确诊断,再根据具体病因决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绝非“一刀切”。
Q
网上很火的"封口贴"能纠正口呼吸吗?有健康风险吗?
慎用!封口贴仅适用于习惯性口呼吸、鼻腔通畅的人群。若因鼻塞导致口呼吸,使用封口贴可能导致严重缺氧,甚至危险。务必先到耳鼻喉科排除阻塞性问题,再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口呼吸可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习惯
TA能悄悄毁颜值、损健康
平时多留意、在家简单测
找到病因是关键
早发现、早干预、早纠正
我们的颜值和健康还能拉回来哦~
本期支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栏目支持: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
漫画支持:东方网文产(顾欣言、周情)
编辑:林欣、郭颖配资炒股配资优秀
发布于:北京市嘉创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